2022年 45卷 6期  刊出日期:2022-11-25
上一期 |

目次

钻井工艺

开采工艺

钻采机械

油田化学

生产线上

科技简讯

全部文章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带状高含硫气藏分支水平井拟三维产能预测研究
党勇杰,刘进东,衣军,李娜,李相方,王晓冬
摘要46126)      PDF (1307KB)(47067)   
根据气相渗流与液相渗流的相似原理和Roberts气体相对渗透率与含硫饱和度关系,著名的齐成伟公式被成功改造为带状高含硫气藏中分支水平井的拟三维产能预测公式。根据齐成伟公式的高含硫气藏修正公式,分析硫沉积量和渗透率各向异性系数对产能的影响规律后,取得了硫沉积量对产能的影响大于渗透率各向异性系数、相同井和生产段长的情况下,纵向井产能大于横向井,且两者差值随着含硫饱和度的增大或渗透率各向异 性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在带状高含硫气藏中宜打纵向双分支水平井的重要认识。
2013, 36 (6): 57-59.
泥浆帽钻井关键技术研究
陶谦,柳贡慧,邹军,李军
摘要1341)      PDF (269KB)(2594)   
      泥浆帽钻井技术是针对恶性漏失地层最有效的钻井工艺技术,文章结合泥浆帽钻井工艺技术特点,通过深入地研究地层漏失特性,并结合牺牲液携岩规律,得出了牺牲液合理的正注区间计算方法;根据油气在地层及环空中的运移特性,
       建立了泥浆帽合理注入周期和注入量计算模型。并根据泥浆帽钻井技术的特殊性,结合钻井现场实际,建立了设备连接方案。研究成果对现场施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0, 33 (2): 1-4.
双金属复合管液压成型有限元模拟与试验研究
曾德智, 杨斌, 孙永兴, 朱达江, 施太和, 林元华
摘要1335)      PDF (146KB)(2085)   
    双金属复合管是防止油气介质内腐蚀的新型防腐技术,其成型过程及成型后的力学特性是采用双金属复合管防腐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双金属复合管液压成型的力学问题建立了有限元模型,根据碳钢管和不锈钢管的实际尺寸对复合管的液压成型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得出了成型压力与复合管成型后力学特性的关系。开展了双金属复合管液压成型的实物试验,并采用电阻应变测试法测得了复合管成型后外管的残余变形。试验结果表明,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值接近,其偏差范围满足工程要求,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是合理的。研究成果可为双金属复合管的生产和使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2010, 33 (6): 78-79.
泥浆盖帽强钻技术在威远页岩地层的应用
李功玉 , 王华平 , 张德军 , 谭 宾 , 陈光碧 , 赵思军
摘要1243)      PDF (308KB)(2354)   
   钻井作业中发生漏、 喷或塌时, 对治理难度大、 耗时长的复杂井可采用泥浆盖帽强钻, 通常采用清水
作强钻液, 这就要求待钻井段地层必须稳定。威2 0 1-H 3井已钻井段的龙潭组为区域垮塌层, 而待钻的龙马溪地
层为该区域易塌层, 该井钻至1 0 4 4 . 2 4 m发生有进无出的恶性井漏、 堵漏效果差, 同时井漏液面下降造成严重的溢
流显示。使用泥浆盖帽并采取吊灌方式保持一定液面高度、 平衡漏层上部井段的气层和稳定垮塌层, 进入待钻易
塌层使用复合盐高分子防塌强钻液快速钻至固井井深, 从而实现了安全、 快速、 低成本的钻井施工, 泥浆盖帽强钻
技术进一步扩大了使用领域, 并探索出了适宜威远地区页岩气井快速处理喷、 漏、 塌复杂井的工艺, 实现页岩气低
成本钻井目标。
2012, 35 (1): 1-2.
磁导向技术在SAGD双水平井轨迹精细控制中的应用
杨明合, 夏宏南, 屈胜元, 朱忠喜, 蒋宏伟
摘要1220)      PDF (234KB)(2424)   
  随着对稠油/超稠油油藏的开发力度越来越大,SAGD钻井技术已经成为开发这类油藏的一项前沿技术。SAGD双水平井轨迹精细控制成为这项技术的一个突出问题。MGT磁导向钻井技术能够在不考虑完成井的轨迹绝对误差前提下,根据已完成井的轨迹,对待钻井的轨迹实行闭环控制,以有效的减小轨迹误差,达到设计要求。MGT磁导向系统对SAGD双水平井轨迹的精确测量、控制技术,是在传统井眼轨迹测量、控制技术基础上的延伸与发展。这项技术具有性能可靠、高效率等特点.达到了商业化应用的模式。
2010, 33 (3): 12-14.
石油天然气钻井工程风险识别与评价方法
田岚
摘要1205)      PDF (225KB)(2829)   
  石油天然气钻井工程存在大量不确定性,具有高风险的特点。在分析钻井作业风险特点和对事故案例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石油天然气钻井工程包括了井喷或井喷失控、中毒、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触电、火灾等主要危险、有害因素。针对风险的种类和引起的原因,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安全检查表法(SCA)、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和故障树分析法(FTA),有利于制定合理可行的风险防范对策、措施,用来指导钻井作业过程中风险监控和事故预防,达到降低事故率、减少事故损失的目的。
2010, 33 (2): 31-33.
国外控制压力钻井工艺技术
向雪琳, 朱丽华, 单素华, 盛勇, 赵莉
摘要1205)      PDF (342KB)(2539)   
  控制压力钻井(Managed pressure drilling)是一项先进钻井工艺,通过对井底压力的有效控制,可以解决孔隙压力和破裂压力窗口较窄地层钻进中的诸多钻井复杂情况。文章主要介绍了控制压力钻井定义、与欠平衡钻 井的区别、不同控制压力钻井工艺,包括井底压力恒定的控压钻井、带压泥浆帽控压钻井和双梯度控压钻井以及国外该项技术的应用实例。
2009, 32 (1): 27-30.
大位移井钻井极限延伸能力的研究
闫铁, 张凤民, 刘维凯, 邹野, 毕雪亮
摘要1189)     
2011, 1 (1): 2-2.
南堡1-8大斜度大位移井钻井液技术探索
王小石, 孙俊, 周华安, 杨兰平, 曾绍清
摘要1184)     
2011, 1 (1): 6-6.
气体钻进过程地层液体侵入量预测方法
刘伟, 刘波, 李黔, 邹强, 高林, 白璟, 余胜
摘要1182)     
2011, 1 (1): 3-3.
尾管钻井技术研究与试验
刘玉民,赵博,杨智光,金志富,杨决算,李秋杰,李玉海
摘要1181)      PDF (237KB)(2189)   
    尾管钻井技术属于套管钻井的一种类型,具有降低钻井成本、减少井下事故的优点,尤其对存在井壁坍塌等复杂异常情况的深井具有重要意义实现了在送入工具与悬挂器之间设计了传扭机构、在送入工具(中心管)内设计了一个以衬套为核心的联动开关、在完钻后尾管固井时使用的实心塞和尾管悬挂器内置的空心塞上设计了“棘爪簧片防退”机构、在尾管悬挂器与技术套管间设计了“橡胶”和“金属”双级密封机构等项技术创新,解决了尾管悬挂器及附件必须具有钻井功能、尾管钻井所配钻头必须满足深井硬地层和低钻压条件的要求、尾管悬挂器必须满足“下得去、挂得准、挂得住、脱得开、封得住、提得出”的技术要求、满足尾管与技术套管的环空密封性能的要求、浮箍可承受受钻井过程中的长时间冲蚀且能防止固井后水泥浆倒灌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先坐挂、再解脱,最后旋转固井的设计思想,成功地完成了地面模拟试验,顺利地通过了同时具有CMA(中国计量认证)和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资格的检测机构所进行的全面行业性能检测,具备了尾管钻井最大钻深能力达到4500m、黾管长度达到200m的能力.
2010, 33 (1): 1-3.
气体钻井转换钻井液保持井壁稳定技术
孙长健 , 张仁德 , 漆林 , 刘伟 , 刘青 , 彭园
摘要1181)      PDF (239KB)(2269)   
        气体钻井可以提高机械钻速、预防井漏、加快施工速度、大大缩短钻井周期。绝大多数情况下气体钻井结束时循环介质仍要由气体转换为钻井液,因此钻井液的转换非常关键,钻井液体系的选择、钻井液的配制、钻井液的性能至关重要。在LG001—8井 的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制定的气液转换施工工艺能减少由气液转换导致井壁失稳造成的井下复杂情况,避免恶性钻井事故的发生。
2010, 33 (2): 15-16,23.
钻井过程中实时检测裂缝的方法
韩继勇, 王瑞, 单联瑜, 王立歆
摘要1174)      PDF (200KB)(2036)   
        文中介绍了一种钻井过程中目的层段的实时检测裂缝的方法。钻井作业中,钻头破岩时产生的振动作为井中震源,横波沿水平方向传播能量强,通过邻井井中布置三分量传感器,采集由钻头经地层传播的横波信号,对其进行各种加工处理,可以研究所钻地层井间的横向变化。如果被钻开的地层中存在裂缝带,横波通过裂缝带就会分裂成快波和慢波。利用快波和慢波的偏振、时间延迟及振幅等特征,实时检测井间地层的裂缝带。
2010, 33 (2): 5-7.
注天然气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高弘毅, 侯天江, 吴应川
摘要1172)      PDF (252KB)(2456)   
  阐述了国内外注天然气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概况。在区块评价的基础上,选定文88块为注天然气先导试验区,通过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天然气驱开发可以大幅度提高采收率。通过对天然气驱配套技术研究,确定压缩机最大出口压力不高于52MPa,TM扣油管能满足高压注气工艺要求,并设计出符合中原油田自身特点的高压注气管柱。最后对注气采油监测技术、防气窜和改善注气波及效率技术进行了讨论。
2009, 32 (5): 25-27.
钻井液气分离器最大处理量分析研究
雷宗明, 郭青, 龙翔
摘要1167)      PDF (242KB)(2090)   
  在石油天然气钻井过程中气侵的现象普遍存在,如不及时将侵入钻井液中的天然气分离出来,受侵钻井液再次循环进入井内,将可能导致井涌或井喷的严重后果,使用钻井液气分离器将进入井内的天然气从钻井液中分离出来对钻井井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根据气体滑脱理论,液气混合物在分离器中的流动特点,分离器结构特点等,得出钻钻井液气体分离器最大处理量的计算公式,对现场应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2010, 33 (2): 34-37.
河坝构造嘉二段高含硫气藏水平井旋转导向钻井技术
顾战宇, 杨志彬 , 王希勇 , 胡永章 , 李 勇, 邓明杰
摘要1152)      PDF (328KB)(2185)   
    河坝构造嘉二段气藏储层埋藏深、厚度薄、非均质性强,气藏温度高、异常高压、含硫化氢,易井漏,水平井中靶及水平段轨迹控制难度大。根据嘉二段气藏的工程地质特征,优选旋转导向钻井技术进行水平段钻进.通过强化钻井液优选、摩阻与扭矩分析、钻具组合以及钻井参数优化,实现了准确中靶及水平段轨迹的精确控制,进尺2012m,平均机械钻速2.85m/h,提速提效明显,为河坝嘉二段气藏薄气层高效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2010, 33 (1): 20-22.
两性离子聚合物钻井液降滤失剂PADAM的合成研究
杨金荣, 马喜平
摘要1151)      PDF (239KB)(1988)   
  利用正交实验设计,以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合成了两性离子四元共聚物:聚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2-丙烯酰胺基 -2-甲基丙磺酸钠-甲基丙烯酸(PADAM)。研究了反应条件(单体浓度,引发剂,反应时间,单体配比等)对产品分子量及性能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法表征了产品的分子结构;评价了共聚产品在钻井液中的降失水性和抑制性。实验表明,文中所研究的产物中具有一定分子参数的共聚产品耐盐、耐温性好,具有较强的降失水能力和抑制性,是一种集降失水和抑制性为一体的新型钻井液用两性离子聚合物降滤失剂。
2010, 33 (2): 101-104.
塔里木油田高压气井油管气密封问题探析
何银达 , 秦德友, 凌涛 , 李旭, 易飞 , 何剑锋
摘要1146)      PDF (306KB)(2276)   
  塔里木油田天然气随2000年10月牙哈23凝析气田投产之后,到目前为止,先后投产了克拉2气田、桑吉气田、英买力气田群,其中克拉2气田、迪那凝析气田均属异常超高压气藏,原始压力系数超过2.0MPa/100m。部份井在完井放喷过程中出现了套压异常升高的现象,少数井出现了技术套压、表层套压异常情况,引起了中国石油高层高度关注, 及时提出了评估及治理相关要求。已与哈里伯顿公司合作对克拉2气田的16口井从方案设计、钻井、完井、工具准备、完井工艺、生产历史、生产管理等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行了风险评估,并制定了应急预案,目前已投产井生产正常。
2010, 33 (3): 36-39.
东河1-H8超深水平井钻井液技术研究与应用
余福春
摘要1145)      PDF (267KB)(2124)   
  东河1-H8井是位于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东河塘断裂构造带东河1背斜的一口超深水平井,完钻井深6375m。该井超深、井眼大且长裸眼,油层压力系数低,地质情况复杂,钻井过程中存在着高压差的潜在事故,易造成泥包钻头、卡钻、井漏、井塌等井下复杂情况。该井采用强封堵、强润滑,结合“无故障及间歇”钻井的思路,通过优选聚合醇-正电胶-聚磺混油钻井液体系,合理复配使用正电胶与高分子聚合物,优化钻井液配方及维护处理方案,解决了高压差、枯竭产层的压差卡钻问题及抑制与分散、循环压耗与岩屑携带的问题,保证了该井的顺利完成。现场应用表明,该钻井液抑制性强,润滑防塌性能好,井底摩阻一般在10-20t之间;井眼净化能力强,有效防止了岩屑床的形成和泥包钻头:维护处理简便.有利于环保.
2009, 32 (3): 109-111.
抗高温水包油钻井液的研究与应用
史沛谦, 王善举, 黄桂春, 郑德荣, 张和平, 杨建, 杨建军
摘要1137)      PDF (363KB)(1996)   
    根据深井欠平衡钻井技术要求,通过水包油钻井液用主乳化剂、辅助乳化剂和乳化稳定剂的研究,有效地解决了水包油钻井液体系高温乳化能力差、易起泡和乳化剂加量偏高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水包柴油和水包白油钻井液体系,该体系具有良好的流变性及抗高温能力,抑制泡沫效果好,防塌能力强,密度在0.89~0.99g/cm^3之间可调,抗温能力达到180℃,水包白油钻井液荧光级别〈6级。现场应用3口井,应用结果表明,研究的水包油钻井液体系具有较好的抗高温、抗地层水侵、抗CO2污染能力,钻井液性能稳定易于调节,不起泡,对录井、测井无影响,井径规则,有利于安全快速钻井和发现、保护油气层,能够满足深井近平衡、欠平衡钻井和地质要求。
2010, 33 (1): 96-99.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带状高含硫气藏分支水平井拟三维产能预测研究
党勇杰,刘进东,衣军,李娜,李相方,王晓冬
摘要46126)      PDF (1307KB)(47067)   
根据气相渗流与液相渗流的相似原理和Roberts气体相对渗透率与含硫饱和度关系,著名的齐成伟公式被成功改造为带状高含硫气藏中分支水平井的拟三维产能预测公式。根据齐成伟公式的高含硫气藏修正公式,分析硫沉积量和渗透率各向异性系数对产能的影响规律后,取得了硫沉积量对产能的影响大于渗透率各向异性系数、相同井和生产段长的情况下,纵向井产能大于横向井,且两者差值随着含硫饱和度的增大或渗透率各向异 性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在带状高含硫气藏中宜打纵向双分支水平井的重要认识。
2013, 36 (6): 57-59.
带形地层水平井开采流入分布实验研究
刘继林, 秦 川, 段永刚, 苏堪华, 郭晓乐, 陈军斌
摘要515)      PDF (1195KB)(21434)   
2015, 38 (4): 51-54.
基于免疫系统原理的RBF神经网络及其压裂优化设计应用
刘洪, 黄桢, 王峰, 范兴亮, 蔡苑, 王锐, 钟雨师, 邓丽萍
摘要905)      PDF (314KB)(12599)   
  综合运用灰色关联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中原油田文13块砂岩油藏51口压裂井及压裂层的静、动态地质资料和压裂施工参数等进行分析,筛选出压裂层渗透率、孔隙度、有效厚度、含油饱和度、含水率、地层温度、平均日产油量和压裂施工中的排量、前置液量、携砂液量、加砂量、砂比等12个参数,并利用基于免疫系统原理(MS)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AIS—RBF神经网络),定量研究了51口压裂井中的42口的12个参数组合(输入样本)与压后日增产倍比之间的复杂的高度非线性关系,建立了压裂优化设计预测模型。用其余的7口油井的13个参数组合对模型进行了测试,绝对误差均小于6%,表明AIS—RBF算法的计算量小、精度高、泛化能力强.
         
2009, 32 (2): 47-50.
“ 深水地平线” 钻井平台井喷事故剖析与对策探讨
魏超南, 陈国明
摘要870)      PDF (699KB)(6362)   
   2 0 1 0年4月2 0日, Ma c o n d o 油井井喷导致“ 深水地平线” 钻井平台发生火灾爆炸, 引起原油泄漏。以事故调查结论为基础, 从固井、 井涌监测、 防喷器和点火源四个方面针对事故原因进行系统分析, 揭示了各方面存在的危险因素; 结合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和能量意外释放原理提出事故发展模型, 直观地解释了井喷事故演变过程及分析各环节存在的问题; 基于上述分析, 从井喷预防和控制、 消防系统和 H S E风险管理三方面提出有助于预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具体有效建议, 可为提高国内海上钻井作业安全水平提供参考。
2012, 35 (5): 19-.
浅谈 E P C项目的计划管理与进度控制
左 敏
摘要711)      PDF (612KB)(4348)   
    E P C总承包项目进度计划及控制管理是为保证 E P C项目实现预期的工期目标, 对 E P C项目寿命周期全过程的各项工作时间进行计划、 实施、 检查、 调整等的一系列工作, 进度计划及控制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对 C B项目进度计划与控制管理的简介, 希望能对提高 E P C项目进度计划与控制管理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文章介绍某 E P C总承包项目的计划管理与进度控制的实际做法及应用情况, 显示取得良好效果。
2011, 34 (6): 105-108.
抽油机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方仁杰, 朱维兵
摘要921)      PDF (407KB)(4298)   
   抽油机是把地层中的石油提升到地面最重要的机械设备, 发展新技术, 节能降耗, 挖潜增效是油田开发永恒的主题, 也是抽油机技术发展的方向。文章通过抽油机分类和发展历程分析, 叙述了抽油机技术发展的特点, 剖析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制约因素。通过对比抽油机制造企业的产品规范、 用电节能情况, 结合目前我国能源供求状况和油田生产实际情况, 指出抽油机技术将向无游梁、 低功耗、 通用系列化、 智能化、 高适应模块化方向发展。
2011, 34 (2): 60-63.
俄罗斯固井监控工作站带来的启示
杨明清,廖东良,何沛航,杜建娟
摘要462)      PDF (1245KB)(4294)   
俄罗斯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拥有大量的固井设备进行现场服务。俄罗斯的固井监控设备具有自己的特点,从借鉴的角度出发,对俄罗斯固井监控工作站进行了分析,其工作站主要包括水泥浆密度、压力、流量、温 度等传感器及计算机采集、处理显示系统,能实现水泥浆密度、压力、流量、温度等参数的在线测量,具有采集精度高、自动计算、存储、显示、回放等功能。对提高我国相应设备的研发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2013, 36 (1): 28-30.
T o r k B u s t e r 扭力冲击器在元坝地区的试验应用
周祥林 , 张金成 , 张东清
摘要797)      PDF (370KB)(4131)   
   元坝地区是继普光气田之后, 中国石化在川东北地区发现的又一大型海相气田。元坝地区下部陆相地层岩石研磨性强、 可钻性差、 且存在高压气层, 机械钻速低, 成为元坝地区钻井工程面临的最大挑战。P D C钻头+T o r k B u s t e r 扭力冲击器钻井技术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引进应用的一项关键技术, 截止到 2 0 1 1年 5月 3 1日,试验应用了1 1口井1 6次, 取得了明显的提速效果, 已经成为元坝地区下沙溪庙组、 千佛崖组地层钻井提速的一种有效手段。
2012, 35 (2): 15-.
北美页岩气工厂化压裂技术
王 林, 马金良, 苏凤瑞, 王大利
摘要953)      PDF (1562KB)(3947)   
    北美地区页岩气开发的成功, 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页岩气勘探的热潮, 北美从上世纪8 0年代开始页岩气的开发,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进入2 1世纪, 随着水平井钻井和大型多段压裂技术的进步, 使页岩气获得商业价值。为了进一步降低开发成本, 开发者把工厂的概念应用到页岩气的开发中, 促进了工厂化压裂模式的形成。北美开发实践表明, 工厂化压裂可以缩短投产周期、 降低采气成本、 大幅提高压裂设备的利用率, 减少设备动迁和安装, 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文章介绍了页岩气工厂化压裂的流程、 组成部分和主要装备情况, 并为国内开展此项技术提出了建议。
2012, 35 (6): 48-.
最小曲率法计算中的数值方法
杨帆, 鲁港, 谭静
摘要863)      PDF (214KB)(3885)   
  最小曲率法是测斜计算、井眼轨道设计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井眼轨迹计算中有广泛的应用。研究了最小曲率法计算机数值计算中的几个细节问题,给出了零井斜角测点的方位角定义,阐述了零井斜角测点方位角的二义性。分析了坐标增量计算过程,给出了减小三角函数计算次数的算法。对小弯曲角情形的坐标计算使用高精度近似公式代替容易产生除法溢出的直接计算,提高了计算过程的稳定性和计算精度。对水平投影长度的计算给出了使用Gauss数值积分法的精确计算方法。文中提出的方法可以用于使用最小曲率法时的井眼轨道计算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提高计算机软件的计算稳定性和计算精度。对涉及井眼轨迹计算的其他实际问题如定向井中靶分析预测、井眼轨迹控制、井身质量检查等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08, 31 (增刊): 17-19.
国内完井技术现状及研究方向建议
袁进平,齐奉忠
摘要825)      PDF (270KB)(3821)   
  完井是油气井建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油气勘探开发的效果和经济效益。国外对完井技术十分重视,通过多年的发展,在完井方面形成了许多成熟配套的技术。国内在完井技术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不同储层合适的完井方式选择、水平井完井、欠平衡井完井、小井眼完井、分支井完井、高含硫气田完井等,从而影响了油气井的产量及经济效益。文中介绍了国内外的完井技术现状,分析了国内与国外的差距,并探讨了以后完井技术的研究方向。
2007, 30 (3): 3-6.
川庆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在 N P 2 3  P 2 0 0 9井的应用研究
孙海芳 , 冯京海 , 朱宽亮 , 白亮清 , 杨 玻, 李枝林 , 薛秋来 , 唐国军 , 庞 平
摘要792)      PDF (949KB)(3805)   
   南堡油田深层潜山蕴含丰富的油气资源, 但由于目的层奥陶系裂缝发育、 安全密度窗口窄, 已钻井因大量漏失而常难以钻达设计地质目标、 且井控安全问题突出, 严重制约了勘探开发进程。为此, 引入了川庆钻探工程公司自主研发的控压钻井技术, 并在 N P 2 3-P 2 0 0 9井进行了应用, 也是国内控压钻井技术商业应用的第一口井,用6 . 8 5d顺利钻完2 6 8m水平段达到地质目标, 实现了钻井零漏失、 零溢流和有效延伸水平段长度的目的, 为南堡油田潜山构造开辟了一种钻井新模式。
2012, 35 (3): 1-.
从控制原理看顶驱释放反扭矩的操作
曾会平
摘要840)      PDF (1239KB)(3650)   
   反扭矩释放是钻井过程中要求谨慎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处理不当会产生相当大的危害。文章结合现场操作与顶驱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 主要针对顶驱钻井系统释放反扭矩的操作进行了分析。从能耗制动原理与矢量控制着手, 给出了电机机械特性曲线和转矩限位功能图, 基于这两个图形分析了不堵转和堵转情形下反扭矩产生的原因, 给出了正确释放反扭矩的操作要领: 先调节钻进扭矩限位旋钮, 使扭矩值降低, 待扭矩下降并趋于零后, 再进行速度归零调节。该方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012, 35 (6): 75-.
威远构造页岩气钻井技术探讨
王华平 , 张 铎 , 张德军 , 谭 宾 , 谯抗逆 , 余江清
摘要728)      PDF (417KB)(3535)   
   当前常规天然气资源经过长期开采已逐步衰竭, 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已引起新的重视。国外页岩气勘探开发表明其生产周期长、 单井产量低、 产量递减快、 资金回收慢、 环境污染等问题, 是阻碍页岩气藏工业化开发步伐的主要因素。而水平井是页岩气藏成功开发的关键因素, 水平井的推广应用加速了页岩气的开发进程。文章以四川油气田威远构造的第一口龙马溪页岩气水平井—威2 0 1-H 1井为依托, 进行页岩气水平井钻井技术的探讨, 为今后在该区块的钻井设计和钻井技术提供了一定基础支撑。
2012, 35 (2): 9-11.
碳纤维复合材料抽油杆应用技术进展
张贵贤 , 王立伟 , 姜卫华 , 王 雷 , 赵新刚
摘要756)      PDF (456KB)(3513)   
   碳纤维复合材料抽油杆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柔性抽油杆, 具有轻质、 高强度、 耐高温、 耐腐蚀、耐疲劳及结构功能一体化等优异性能, 成为解决传统抽油杆失效问题很有发展前途的重要方法之一。文章综述了碳纤维复合材料抽油杆的性能、 应用技术及其进展情况, 简要叙述了前期应用失效的原因。文章认为, 碳纤维复合材料抽油杆配套设备开发与应用属于一项系统工程, 重点应放在作业车和配套采油工艺的研究上, 应用技术开发是制约碳纤维复合材料抽油杆大规模推广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2, 35 (2): 63-.
钻井工程软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刘岩生 , 赵 庆 , 蒋宏伟 , 张冬梅 , 周泊奇 , 唐纯洁
摘要826)      PDF (348KB)(3457)   
   随着钻井工程施工向复杂地区的扩展以及钻井新工艺、 新技术的发展, 钻井工程越来越依赖于软件系统的支持, 如井眼轨迹设计、 大斜度井/ 长井段水平井摩阻扭矩分析等。文章介绍了国内外钻井工程软件现状和功能特点, 重点说明了目前国内钻井软件系统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果。经过“ 十一五” 科技攻关, 已经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钻井工程设计与工艺软件, 初步解决了我国钻井软件长期依赖于国外软件的局面, 基本满足了国内油田钻井工程设计与施工分析的需要。
2012, 35 (4): 38-.
井下测试数据无线传输技术探讨
胡长翠 , 张明友 , 张 琴 , 双 凯 , 尹洪东
摘要797)      PDF (386KB)(3451)   
   针对油气井测试数据的采集及传输方式进行广泛的调研, 综合比较井下存储、 地面直读、 跨 D S T测试阀无线直读和井下遥测无线传输方式的优缺点。对目前国内外研究热点“ 井下遥测无线传输” 技术进行充分分析研究, 可行的技术途径有利用低频电磁波经地层传输、 低频声波沿油管传输以及智能钻杆传输等。文中就各技术途径的优缺点、 影响因素、 技术现状和发展前景做出具体阐述, 为进一步研究无线遥测井下测试数据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2011, 34 (1): 48-51.
丛式井低成本批量钻井技术
韩烈祥 , 向兴华 , 鄢 荣 , 杜 威 , 熊寿辉 , 杜济明
摘要660)      PDF (640KB)(3416)   
   在油气资源日益紧张, 移动式钻机作业费用不断上涨的今天, 丛式井批量钻井技术的合理运用对于降低钻井成本, 开发页岩气、 致密气、 致密油等低效油气田具有重要意义。批量钻井通过充分利用离线设备, 大大降低了钻机非进尺占用时间。使用可纵横两向自由移动覆盖全井场的移动模块钻机, 以方便快速搬安, 实现高效钻加密丛式井网。同时, 批量钻井由于井眼间距较小, 在钻井及固井工艺都有一系列特殊工艺技术。
2012, 35 (2): 5-8.
胜利油田固井技术研究及应用现状与发展
张宏军, 杨启伟
摘要675)      PDF (483KB)(3411)   
    固井是钻井的最后一道工序,是衔接钻井和采油工程的重要环节,固井技术直接影响油气田的勘探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随着复杂油藏的探勘开发和钻井工艺的技术进步,对固井工艺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为满足采油工艺的需要,探讨和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固井技术状况,开展了固井新工艺、新工具、新材料、新体系、新理论以及固井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研究,这些技术应用到实践中,满足了现场的技术需要,推动了固井技术进步。介绍了胜利固井的技术现状,并探讨了今后完井固井技术的发展方向。
2010, 33 (5): 39-43.
 一种安全高效的多功能测试管柱
李三喜, 冯大龙, 黄伟, 吴轩, 陶亮
摘要357)      PDF (1347KB)(3301)   
 随着海洋勘探领域的不断扩大,海上油田的勘探方向也逐渐转向深层油气藏、高温高压油气藏等复 杂油气藏,我国东海海域深层低渗 -致密气藏储量占据相当大比例,且勘探开发难度大,因此针对低渗 -致密气藏 井的测试技术受到重视。本文围绕深层低渗 -致密气藏的勘探问题,从安全、高效、适用范围广的角度出发,介绍 一种新型多功能测试管柱,实现一趟管柱多种目的,除具有常规测试管柱的功能外,还具有自动灌液、分段试压、循 环调整测试液参数、顶替诱喷液垫等功能,能最大限度保障作业成功率,降低作业成本,满足测试作业需求,有效解 决在低孔渗气藏的储层改造和测试中遇到的难题。
2019, 42 (2): 128-130.    DOI:10.3969/J. ISSN.1006-768X.2019.02.36